1、受理公众呼救:
通过120电话准确掌握现场地址、判断病情,确定任务种类;
2、调度急救资源:
系统提示呼救现场附近处于待命状态的急救资源,按“就近、就急、就能力”的原则选择急救资源后将呼救者信息和指派单位、人员车辆作为指令以文本和语言形式下达;
3、监控执行过程:
调度人员保持与出车人员及呼救者的联系,监控指令执行的全过程,包括:确认接受指令、执行指令、现场诊治、监护送院、移交医院、收费记录、结果反馈、状态转变等内容。系统实时显示与记录,急救病历和出车报表存入系统数据库;
4、服务质量比对:
管理人员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,对医疗急救质量进行管理;
5、网络统一响应:
县(市)的呼救转移到相应的急救分中心处理,处理结果实时反馈到120指挥中心。
1、受理公众呼救:
通过120电话准确掌握现场地址、判断灾情,初步判断灾害事故等级;
2、初步应急处理:
系统提示呼救现场附近处于待命状态的急救资源,按应急原则选择第一批急救资源后将将灾害事故信息和指派单位、人员车辆作为指令以文本和语言形式下达。县(市)发生的灾害事故,应该由120指挥中心受理和处理;
3、组长接手调度:
组长进一步核实灾害事故事件信息,与现场保持联系,确定灾害事故等级,派足第一梯队,向主管领导报告,记录、传达和执行领导指示;
4、应急预案启动:
主管领导了解现场检伤分类结果,根据应急预案调配抢救力量,向政府领导报告,动员后备力量,协调全市急救网络资源甚至全市医疗卫生资源;
5、领导会商决策:
120指挥调度中心为上级领导提供文本、数据、图像、音频和现场视频信息。政府领导进行会商、决策和指挥,强调属地管理,合理分流;
6、社会联动协调:
联系110指挥调度等社会救援机构120指挥中心,协同现场抢救过程,提高解救、抢救与通行能力;
7、监控执行过程:
原则上同日常工作流程,但更强调行动的迅速、纪律的严格、行为的规范和任务执行结果的实时反馈;
8、应急指挥小结:
组长在事后1小时内将抢救小结报120指挥中心领导;
9、预案实施回顾:
事后120指挥中心领导应组织回顾性总结,积累经验教训,完善预案。